为了进一步优化班级环境创设,提升幼儿教师环境创设能力,使活动室的环境创设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2017年12月7日,我园的老师们就班级活动室主题墙、区域等环境创设开展了一次专题交流活动。
中班年级组长丁静老师和环境宣传组组长朱向平老师组织学习了本次活动,活动形式包括理论学习和图片分析欣赏以及到丁老师和朱老师班级现场观摩。《指南》提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区域活动是最受幼儿喜爱的活动。因为区域活动能够满足幼儿自主活动、互相交往等需要;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及实际需要来选择活动。它能给幼儿提供更多的个体活动空间,教师能更好地关注每位幼儿的活动过程和个体差异,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自主实践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丁静老师帮助老师们梳理出一些实用的方法,小班:设置的重点活动区:有娃娃家、智力游戏区、美工区、阅读区,同时伴有其他活动区的开设。中班:设置的重点活动区有角色区、智力游戏区、建构区、阅读区、美工区、科学区,并伴有其他活动区的开设。大班:棋类、探究类的智力游戏区和科学区,需要分工合作的表演区,流程和角色关系稍微复杂的角色区才能更好地满足大班幼儿的需要。
通过互动的交流方式,相互借鉴好的地方,弥补自身不足,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更适宜幼儿的全面发展。每位教师都在互相观摩中交流、寻找差距,充分认识到了环境创设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环境不仅仅是墙面布置,更重要的是营造出温馨舒适的育儿氛围,折射出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出环境对幼儿“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